守护绿水青山 共筑生态防线
——湖北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旗赴竹溪法院调研环资审判工作
2025-03-26 10:48
来源: 竹溪法院
作者: 竹溪法院 杨娇 浏览: 272
2025-03-26 10:48
|
来源:竹溪法院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三月的竹溪群山染黛,溪水含碧。近日,湖北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旗赴竹溪法院开展调研。省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建新、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张之婧等陪同调研,十堰中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苏江、副院长王汉立及相关人员全程参与。
调研中,围绕“深挖司法保护基地潜力 推进司法修复深耕行动”这一主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生态修复实践、司法保护基地观摩和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情况。陈旗与十堰两级法院院长深入交流探讨,共同擘画环资审判新图景,为鄂西北绿色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陈旗代表省法院党组,对十堰两级党委政府对法院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对竹溪法院环资法庭打造集“生态理念传播、生态成果展示、生态法治教育、生态文化推广、生态保护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化保护的生态环境司法平台”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就如何做好下一阶段环资审判工作,陈旗以“三个坚持”为十堰环资审判工作锚定方向、擘画蓝图。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心怀“国之大者”。要立足生态环境战略发展大局,紧扣“生态承载力”这一关键要素,将环资审判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审判人员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精准领会国家政策方针,在每一个案件审理中都能从宏观生态保护视角出发,确保司法裁判与国家生态布局同频共振,切实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生产力。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紧紧抓住环境保护的“增长极”,不断提升司法服务绿色发展的精准度。要全方位探索环资审判与执行的科学结合路径,建立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机制,狠抓后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深度运用司法保护基地成果,联合专业科研团队,对修复项目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依据量化数据调整修复策略,确保受损生态重回正轨。
三是坚持协同共治,凝聚强大合力。要构建“司法+行政+科技” 多元保护体系,凝聚生态保护合力。发挥行政部门在生态监管、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强化协调联动。法院要从小案细节入手,深度挖掘特色亮点,以案例传播生态司法理念,让生态司法走进千家万户,使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她特别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十堰法院不仅要扛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治大旗,更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湖北支点建设注入澎湃生态动力,夯实绿色根基。
在调研中,与会人员达成以下共识并明确后续工作重点。一、把握工作核心。环资工作务必紧抓公正效率与政治任务的有机结合,将其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司法使命感推动环资审判实践落地。二、强化协同联动。要充分发挥能动性,依托法检联动以及与地方党委政府的紧密合作关系,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环资保护强大合力,共同应对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三、延伸审判职能。要善用司法建议职能,主动介入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及时发现隐患、提出整改建议,助力从源头防控生态风险,推动生态保护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四、突出特色挖掘。要立足本地资源特色,深度挖掘特色审判模式,因地制宜地制定审判策略,持续加强司法保护基地建设与运行探索,多打造样板工程,围绕不同生态场景、资源类型展开分类研究,力求推出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实践成果。
竹溪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柯爱民、丹江法院、竹溪法院、竹溪检察院、竹溪农业农村局及龙湖湿地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调研既是对十堰环资审判工作的全面检阅,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引领和工作赋能。全市法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环资审判职能作用,以诗意为韵、法治为笔、生态为墨,在鄂西北大地上谱写司法护航绿色发展的时代华章。随着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深入推进,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文明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