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祸,总有人义无反顾,迎难而上,用自己的肩膀挑起重担,用自己的脊梁撑起希望。
刘仕斌,男,49岁,现任竹溪县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大队长。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年近五十的他积极主动投身战“疫”,坚持到最困难、最需要的一线去。以实际行动有力诠释了一名“老兵”的本色和担当。
“我是‘老兵’,首战用我”
2005年,刘仕斌从部队退役后转业到竹溪县人民法院,成为一名司法警察。
可能像许多当兵的人说的那样“一时当兵终生军人”,虽然他还有其他的身份:共产党员、司法警察,但他总说:我首先是一个“老兵”。
在接到进社区的号召后,正在老家的他第一时间联系村委会请求分配任务,成为第一批投入抗疫值守工作的。
“我是‘老兵’,有困难我先上”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力度,县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下发通知紧急抽调人员参与夜间值守。
“夜晚值守我去吧,我当过兵,身体好,有经验。”刘仕斌在知道通知后主动请缨参与夜间值守。
虽然已是早春,但晚间刺骨的寒风仍昭示着冬天并未真正远去。夜晚值守,时间长、天气冷、任务重,不仅考验身体素质,更考验人的意志。
“你好,现在是非常时期,没事尽量不能出门,晚上也不行。”清冷的路灯下,刘仕斌正在城关镇公路段卡口耐心劝返准备乘晚上溜出来散步的居民。“大家再忍忍,熬过这段时间春天也来了,大家可以大摇大摆出来,不用现在这么偷偷摸摸还担惊受怕。现在出来,万一感染上了,可不得了。”三言两语,便说服了原本不理解的居民。
夜晚值守,最难的是突发状况。2月21日晚10点20分刘仕斌收到紧急通知:“有车辆冲撞卡口,请各路口值守人员配合拦截!”收到通知后,刘仕斌立即与同班值守两名工作人员参与到拦截行动,最终配合交警在距离刘仕斌值守的卡点不足300米的地方将醉酒驾车冲卡的孙某抓获。
有人说,是太阳驱散黑暗带来黎明,但黎明的到来或许更离不开那些在漆黑的夜里默默值守的人。
“我是‘老兵’,这是我的责任”
每天晚上八点半,刘仕斌总会早早站在值守的路口观望,等待下班回家的妻子路过,听妻子说说家里的情况,互相叮嘱注意身体,这是疫情期间夫妻二人每天短暂的会面。
刘仕斌的妻子是西关社区的网格员,疫情爆发后,她也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下班后她又要匆忙赶回家中,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小的还不到三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妻子在张罗,这一切刘仕斌都看在眼里。
从白天不着家到晚上不回家,刘仕斌最多的是对妻子和孩子的愧疚。
父母也曾有过不理解,年近五十的退役老兵为啥还这么拼命?刘仕斌却十分坚定地说道:“有国才有家,疫情当前,这是我的责任。”
“他就那么个性子,名字就叫‘士兵’,一辈子就那样,有大家没小家的”。妻子的调侃里透漏出对丈夫深深的理解。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虽然脱下军装又穿上警服,但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毅然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和无声付出诠释着身为“老兵”和司法警察的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